票交所调整票据付款期限,商业汇票承兑期限压缩至6个月!
作者:上海票交所 点击:570 时间:2022-08-17
2022年8月11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出《关于票据付款期限调整和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提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拟修订相关办法,缩短票据最长付款期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提示企业和财务公司用户根据商业汇票付款期限调整做好相关准备。事实上,早在2021年官方就提到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以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2022年1月14日,央行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票据新规”)。票据新规规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今年5月,其中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重点提出要“抓紧出台压缩商业汇票承兑期限”。随着票据新规有望正式出台,商业汇票承兑期限压缩至6个月已势在必行。
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承兑风险,且其实际承兑兑现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对于数额较大的交易来说会使得交易对方产生一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流动资金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压缩商业承兑期限措施对中小企业而言也将是一大利好。
此外,除了调整票据付款期限的通知外,今日票交所也再次发布通知,提示网上银行票据业务相关数据安全防范。据票交所近期监测发现,个别所谓“票据交易服务平台”诱导企业用户,通过非正常渠道截留、上传票据数据或通过安装外挂软件等方式,获取会员机构网银系统中的票据数据信息,并对相关票据数据进行再加工,形成服务产品对外出售获利,导致个别用票企业的票据业务数据及商业秘密存在泄露和被滥用的风险;同时,上海票据交易所再度提醒各会员机构应加强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自身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及加固,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监测、及时排除网络安全隐患,提高用票企业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等。
为进一步规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行为,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拟修订相关办法,缩短票据最长付款期限,强化信息披露管理。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人应当披露承兑人信用信息。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和贴现人最近两年不得发生票据持续逾期或未按规定披露信息。办法实施时间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关公告为准,具体规定请参见办法及相关细则。
请企业和财务公司用户根据商业汇票付款期限调整做好相关准备,并确认已将所有电票业务账户绑定(绑定账户路径:用户管理-电票业务账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自动披露模式(设置路径:用户管理-用户信息修改),按要求完成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