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即将出台!
“一纵一横” 为中小企业强链补链稳链
“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能发现无数的中小企业在做支撑。我们的产业链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之深、之广。”徐晓兰表示,可以肯定的说,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徐晓兰指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对接,对推动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将通过“一纵一横”来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强链补链稳链。
“一纵”就是聚焦产业链,开展中小企业强链补链稳链行动。近期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做出部署,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和稳链。其中,中小企业是制造业强链补链的重要力量。要部省联动,实施中小企业强链补链稳链行动,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市场、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融通创新共铸产业韧性,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
“一横”是加强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动出台更多面向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支持政策,助力稳定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
培育“小巨人”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指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培育格局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930家,是第一、二批总和的1.5倍。梁志峰指出,4762家“小巨人”企业具有“5678”的特征,超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企业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
他表示,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2022年拟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模,同时将全面启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
据万联网记者获悉,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与培育办法》即将出台。
此外,梁志峰指出,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但相对而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后于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尤其工业领域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技术、资金等问题,仍然面临数字基础薄弱,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联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并举,供需两端发力,加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